歡迎進入iPet ec 愛沛特教育雲多媒體---有聲文教出版

 找回密碼
 登錄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ipetec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蜥蜴知識通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34#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7:31 | 只看該作者

斑帆蜥 Salifin Lizard


 斑帆蜥(飛蜥科,拉丁學名:Hydrosaurus pustulatus)又名菲律賓海蜥、菲律賓長蜥、帆龍,分佈於菲律賓,棲居在河流與小溪沿岸的森林中。半水棲性,棲息在淡水水域。體長約80∼100厘米,全身灰色,以其隆起且似帆狀物的大尾巴而著稱,其尾巴由隆起的脊椎骨突起所支撐,成體的帆狀尾遠比幼體來的更大更高。其背部中間有一列膨大的棘狀突起。斑帆蜥是飛蜥科成員中體型最大的蜥蜴。性情害羞且較容易緊張,一遇到騷擾就會馬上從樹上跳入水中,是相當出色的游泳高手,甚至也可以用後腳站立在水面上快速奔跑。本種屬雜食性,在野外會攝食水果、青蛙、昆蟲與魚類,其壽命可達10年以上。

  斑帆蜥體型可以長到很大,加上屬於半水棲的品種,而且其性情膽小而敏感,容易緊張,所以對於入門者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對於玩家或有空間飼養的朋友來說,斑帆蜥雖然體色普通,但是雄性那種大而高的帆狀突起,加上可達一公尺的體型,在外型上感覺相當有氣勢,也是一種很具魅力的蜥蜴。

  寵物市場上的斑帆蜥都是野生個體,需要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太小的箱子容易因緊張衝撞而傷到吻端,這樣常常導致吻部傷口腐爛與寄生蟲的產生;一隻成體的斑帆蜥至少需要 寬150cm×深100cm×高150cm 的空間,裡面必須設置一個至少可以讓它能夠將整個身子浸入的水池,並放置大型棲木供攀爬,很多歐美國家的飼主採用庭園式的環境飼養,當然這是最適合的,但是如果以都市空間來說,幾乎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一般市面上販售的飼養箱也無法飼養斑帆蜥成體,所以如果有預算,最好是特別訂製一個專屬的飼養箱。

  斑帆蜥在水裡的時間很長,入水的次數也很頻繁,需要很乾淨的水質,所以如果無法常常換水,最好設置一個水族專用的過濾系統,環境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正常狀態下的斑帆蜥很喜歡在空間內四處跑跳,過小或設計不良的空間容易使蜥蜴造成緊迫而拒食,這也是很多斑帆蜥常常在飼養環境中死亡的原因之一;以蜥蜴來說,斑帆蜥幾乎是完全不適合當作豢養寵物的品種,但是只要環境適合,還是可以養的很好,對於一些玩家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飼養斑帆蜥的底材選擇來說比較廣泛,木屑、無菌底床、碎報紙、樹皮屑、人工草皮等都可以,主要以自己方便清理為主,如果以造景為主,可以選用無菌底床(無菌土)或樹皮屑,這類的無論材質與顏色上都很自然。

  在溫度方面,飼養斑帆蜥的環境溫度白天需維持在24℃∼ 31℃左右,晚上則降低到21℃∼24℃左右,冬天可以利用加溫燈或保溫石來調整溫度,不過它們有時會趴在岩石上以獲得體溫,所以在使用加溫石的時候必須注意燙傷的可能性,搭配溫控開關使用會是比較好的方法;此外,它們也很需要UVB的補充,市面上所販售 ZooMed 的 Power Sun 加溫燈是最佳的選擇(不過並不便宜)。

  濕度方面,因為斑帆蜥靠水生活,是棲息在雨林中的品種,所以當然要設定比較高,雖然設置的水池可以將濕度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但是也必須每天在箱子內灑上三四次的水,最好常時的維持在80%以上的環境濕度,注意太低的濕度會使它們皮膚過度乾燥,甚至會造成斷趾的情況。

  斑帆蜥是雜食性的蜥蜴,所以在餌料的供應上需比較多樣化,在幼體時,葷素的比例是30%素食,70%葷食,成體的斑帆蜥則是葷素各半。以食物的取得難易度來說,葷食方面可以提供蟋蟀、超級賣皮蟲、大肚魚或朱文錦,它們也會獵食其它小蜥蜴,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到野外採集一些非保育類的攀蜥與草蜥給它們吃,有的人馴化過讓班帆蜥接受雞肉或豬肉條,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試試看。在素食方面,可接受的種類也很高,可以比照綠鬣蜥的方式提供食材,包括綠色的葉菜類植物,甘藷、胡瓜、小黃瓜、萵苣、高麗菜、胡蘿蔔等,水果可提供蘋果、葡萄、草莓、哈密瓜與甜瓜等等,也有人以麵包餵食斑帆蜥,不妨以多樣化的觀念多多嘗試。

  斑帆蜥在性別的辨識上算是相當簡單的,成年雄性的外型當然就是那又高又大的帆狀突起,其球狀的吻端與股孔也比較大,幼體的性別在外型上就很難辨識,只能用性別探測棒來探查。斑帆蜥的繁殖季在春季末期的前後幾個月,而且每年只有一次,雌性的斑帆蜥在交配後會產下8∼12枚卵,孵化期約二個月,在孵卵的時候溫度應維持在28℃∼30℃左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33#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4:02 | 只看該作者

火冠蜥 Great Angle Head Lizard


 火冠蜥(飛蜥科,拉丁學名:Gonocephalus grandis)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棲息於瀕水雨林區。全長25∼55厘米,火冠蜥是冠蜥屬中體型最大、攻擊性最強的一種,所以只能單獨一對飼養。

  火冠蜥通常棲息在河岸邊的大樹上或是樹叢中,在飼養時要以高度為主的樹棲環境,佈置較粗的枝幹供它們攀爬。底材可以單獨使用無菌土、枯葉、樹皮屑或是混合使用。濕度要保持在50%以上。雖說市面上大部份是野生個體,但是在人工環境中適應期比較短,體格也很強健,比較不會有拒食的問題。火冠蜥屬於蟲食性,一般昆蟲如蟋蟀、飛蛾、蚱蜢、麵包蟲甚至乳鼠等都可以做為主食。需要含紫外線的燈光,飲水也要供應充足。

  火冠蜥的雌雄辨別容易,雄性脊鬣和喉垂都較大,體色是藍色和綠色為主;雌性脊鬣和喉垂則較小,體色以棕色為主。多數的冠蜥都是雌雄異色,所以在分辨上都不困難。交配後雌性通常產下2∼6顆軟質蛋掩埋在枝幹下的土中,孵育溫度以22∼25℃較理想,大約75∼90天就可以孵化。幼體長8∼10厘米,最好單獨飼養,以小蟋蟀為主食。對於喜歡中小型樹棲蜥蜴的人來說,火冠蜥的互動性若經過適當馴養可以有很好的表現,而喜歡綠鬣蜥卻又顧忌它們體型的人來說,火冠蜥正好兼具鬣蜥的特徵又沒有體型過大的隱憂,也是一種理想的替代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32#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41:34 | 只看該作者

麗棘蜥 Mountain Horned Dragon


 麗棘蜥(飛蜥科,拉丁學名: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又名麗眥蜥、十字領蜥,分佈於越南、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東、福建、貴州、海南、廣西、江西等地,主要生活於400∼1200米山區林下以及活動於路旁、溪邊、灌叢下及林下落葉處。主要以昆蟲為食。

  麗棘蜥成體長20厘米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一倍半。軀幹側扁;背鱗大小不一,間有大鱗。腹鱗大於背鱗,每一腹鱗具強稜;後肢較長,貼體前伸達吻眼之間。眼後棘短,其長約為眼徑的一半。體背具黑褐色斑紋,四肢亦具黑褐色橫紋,尾背有黑色橫斑。卵生,每次產卵6∼8枚,卵徑8×6mm左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31#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39:20 | 只看該作者

棘蜥 Thorny Devil


 棘蜥(飛蜥科,拉丁學名:Moloch horridus)又名魔蜥、澳洲魔蜥、澳洲刺角蜥,分佈於澳大利亞的中部和南部,棲居在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區。屬於小型日行性蜥蜴,全長15∼20厘米,全身佈滿又硬又長的棘刺,看上去很危險,但實際上完全無害。最特別的是它的頸部有一個肉瘤,同樣長滿棘刺,遇到掠食者攻擊時,棘蜥會將頭部低下包於前腳之中,這時位於頸部的肉瘤就十分突出類似是頭部,引誘掠食者攻擊錯誤的部位再伺機逃脫,這種欺敵方式是蜥蜴類中獨一無二的。

  棘蜥個性十分溫馴,行動遲緩,日間在沙漠地帶尋找蟻塚以捕食螞蟻,這是它們唯一的食物,棘蜥進食的時間很長,因為它只吃螞蟻,而且一次只用舌頭捲起一隻螞蟻放入嘴裡,它能在一分鐘內卷食30∼45只螞蟻,一餐可以吃1000∼5000只,飼養起來是很不容易的。

  棘蜥的水份需求一般是由食物中獲得,但是棘蜥全身佈滿十分細微的紋路,全部彙集到嘴部,所以它只要站在潮濕的地面就可以經由虹吸作用將水份引入口中,在身上凝結的露水也可以同樣方式進入口中,這也就是棘蜥在沙漠中賴以維生的獨門絕技。另外棘蜥可以隨環境變化體色,同時它們的行走方式非常類似變色龍,前後搖擺,只要有風吹草動,立刻僵住,這又是欺敵的另一絕招。即使如此,澳洲魔蜥還是經常成為澳洲各種巨蜥和鷹隼的食物。

  繁殖棘蜥的難度也不高,但在雌雄的判別上不是很容易,特別是在幼體階段,成體的雌性體型比雄性大很多。交配是以一般蜥蜴的交尾方式進行。雌性一年只產卵一次,每次產下3∼10顆卵,一般都是8顆,以它們小巧的體型來說是很多產的。棘蜥的卵大約有2.5厘米長,1厘米寬,這對於本身只有15厘米長的棘蜥來說,已經是相當大了。卵的孵化期約為90∼130天,平均是120天。初生的棘蜥頭尾長6.5厘米左右,只要飼養得當,棘蜥可以活上十年至二十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30#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36:12 | 只看該作者

飛蜥 Common Gliding Lizard


 飛蜥(飛蜥科,拉丁學名:Draco volans)已知約16種,分佈於南亞及東南亞;中國產裸耳飛蜥和斑飛蜥兩種,分佈於中國雲南、西藏、廣西和海南。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拔700∼1500米的森林中,常在樹上活動,很少下到地面。

  飛蜥體側有由5∼7對延長的肋骨支持的翼膜。具發達的喉囊和三角形頸側囊。體長150毫米以下,尾長約為體長的1.5倍。在樹上爬行覓食時,翼膜像扇子一樣折向體側背方;在林間滑翔時,翼膜向外展開。滑翔可改變方向,但不能由低處飛向高處。以昆蟲為食。卵生,在地洞或樹洞內產卵,每產2∼5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29#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33:49 | 只看該作者

傘蜥 Frill-necked Lizard


  傘蜥(飛蜥科,拉丁學名:Chlamydosaurus kingii)又名澳洲斗篷蜥、褶傘蜥,分佈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南部的乾燥草原、灌木叢及樹林中。全長60∼90厘米,長長細細的尾巴佔了身長的2/3,頸部四周長有舌骨所支撐的傘狀領圈皮膜,其色澤帶有令人炫目的亮彩,遇到外敵時會瞬間張開獨特的頸傘,並張大嘴巴,威懾力十足。幼體的領圈較小,隨成長而變大。屬中大型蜥蜴,體色由茶色到棕色到灰色甚至黑色都有,多半是區域性的變化。



  傘蜥不但容易飼養,個性也十分溫和而且活潑,是蜥蜴中少數最適合做為寵物的種類。不過同種間還是會有爭鬥,所以混養時要注意體形,不可相差太多。屬於日行性的樹棲型,因此飼養箱要以高度為主,底材可用書皮碎屑,多放置枯枝幹以供攀爬。UVB燈和水盆都是必須的設施。其在地面活動時,大多只利用後肢站立行走,有別於一般的蜥蜴。傘蜥通常是在遭到威脅或是驚嚇的情況下才會張開傘,因此一般馴養的傘蜥張傘的機會就會比較少見。其食量很大,食物則以昆蟲為主,蟋蟀、麵包蟲、蟑螂、甚至小老鼠都是不錯的食物,多數個體也會吃青菜、豆類、水果、魚肉、蝦仁等。



  在雌雄的判別上不是很容易,特別是在幼體階段,大致來說,成體的雄性體形比雌性大很多,頭部和頸傘也比較大,尾巴較細長,洩殖腔下方又會有凸起,體色比較鮮明。傘蜥卵生,在一年左右就會繁殖,不過最好養到兩年以上再繁殖比較安全,以免雌性體形過小造成卡蛋致死。在繁殖過程中讓它們經歷一段低溫乾燥的期間,可以促進交配行為,交配通常在地面進行,在自然環境中,雌性會將卵產在樹灌或樹洞中,而在人工繁殖時,需要事先準備供雌性產卵的土堆,每次產下10∼13顆卵,孵化溫度最好控制在27∼29℃之間,不要超過30℃,否則有可能造成胚胎死亡,約一個半月幼蜥會孵化出來。在正常的飼養狀態下,傘蜥的壽命是15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28#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31:51 | 只看該作者

澳洲水龍 Australian Water Dragon


澳洲水龍(飛蜥科,拉丁學名:Physignathus lesueurii)分佈於澳洲東部沿海區域,因此也被稱為東部水龍(Eastern Water dargon)。棲息於河流沿岸的樹林,日行性。全長70厘米左右,鬃狀鱗列沒有綠水龍長,但雄性仍很發達,呈雞冠狀。具有喉垂。在眼部後方位置上,有黑色帶狀條紋。在軀體至尾部間也有黑色帶紋。喉部下方至腹部間多呈橙紅色。以昆蟲、青蛙等小型動物或果實為食。卵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27#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29:2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水龍 Chinese Water Dragon


  中國水龍(飛蜥科,拉丁學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又名綠水龍、印尼水龍,分佈於中國南部、泰國東部、越南、柬埔寨、印度,棲息於潮濕的熱帶和 溫暖的森林。樹棲性,半水棲。全長60∼90厘米,成年的中國水龍擁有深至淺綠色,腹部呈現白或淺黃色。雄性頭部較為大而闊,背鰭較長。壽命10∼20年,性格十分溫馴,若能給與適當的照顧,可健康地成長。如果喜歡飼養溫馴和愛游泳的蜥蜴,中國水龍是理想的選擇。

  爬蟲市場上所見到的水龍主要有兩種:中國水龍P.cocincinus和澳洲水龍P.lesueurii兩種,雖然同屬還有其它1∼2種水龍,但是並未出現在市場上。以水龍而言,中國水龍受歡迎的程度高於澳洲水龍,或許是顏色較討喜的關係。兩種水龍的分佈地區不同,中國水龍分佈在中國和中南半島,澳洲水龍則分佈於澳洲東部,所以也被稱為東部水龍(Eastern Water dargon),但是習性和食性卻仍然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承受溫度的範圍大為不同,澳洲水龍可以承受0度以下的低溫,但無法長期忍受28度以上的高溫,個性比較穩重;而中國水龍則對20度以下的低溫很敏感,高溫的承受力卻很好,個性上比較膽怯。

  飼養環境以保持濕度為主要原則,以熱帶雨林的模式佈置,水龍都是日行性半水棲的爬蟲,底材可以樹皮屑混合無菌土鋪成,濕度保持80%以上,每天必須噴水2次以上才能保持高濕度,UVB也是必須的。另外不能或缺的當然就是一個大水盆,水龍很喜歡靜靜的坐在水中泡水。只要飼養箱夠大,水龍是可以多只雄性共養的。在食性上一樣是以昆蟲為主,蟋蟀、麵包蟲和小魚都是不錯的主食,蔬菜水果也可以餵食,成體還可以餵食乳鼠,維他命和鈣粉必須定期添加。

  雌雄的辨別在成體來說並不困難,雄性水龍的背上鬣棘發達,體型也比雌性大很多,股孔更加明顯,雄性中國水龍的胸部會出現橘色到黃色色澤,而雌性的斑紋一般都比較黯淡模糊。只要環境適合,水龍的繁殖並不困難,但是至少要兩歲或60厘米以上的個體比較適合繁殖。通常水龍不用經歷低溫期也能交配產卵,但是給它們兩個月左右的20∼23℃低溫期和每週一次的餵食,日照時間降至10小時以下,兩個月之後當溫度恢復正常時,雄性便會展開求偶行為。交配之後約兩個月雌性會在地面挖洞產卵,通常每次產卵約10顆左右。將卵放入孵蛋器中保持28∼30℃,約55∼70天可以孵化。幼體可以餵食螞蟻蟋蟀和小麵包蟲。只要環境合宜,水龍可以輕易活上10年以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26#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27:18 | 只看該作者

王者蜥 Spiny-tailed Lizard


  王者蜥(飛蜥科,拉丁學名:Uromastyx)主要分佈於印度西北部經過阿拉伯半島直到北非之間的廣大區域中,所以在體型和體色的變化上差異很大。由於王者蜥主要棲息於高溫乾燥的沙漠地區,在飼養環境上自然要配合這種條件,底材以沙質為主,另外佈置一些枯木與大量岩塊供躲藏與攀爬。王者蜥特別喜歡躲在十分狹窄的巖縫中棲息,再以尾巴堵住巖縫洞口,這就是它們尾巴長滿棘刺的原因。

  王者蜥的智商可能是爬蟲中最高的,它們會主動與飼主接近,也會認人,每次它們歪著頭看著飼主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它們是有思想的。王者蜥體型適中,體色華麗,外貌又沒有一般蜥蜴的猙獰感,個性溫和。但是不可諱言的是,飼養和繁殖難度較高,死亡率也比一般蜥蜴高,特別是尼日王者蜥。王者蜥多數平常都很溫和,不過在繁殖期的鬥爭卻很激烈,會造成嚴重外傷,必須注意。

  王者蜥屬於日行性地棲型爬蟲,所以飼養箱不需要太高。最重要的是日照,王者蜥需要大量的日照,所以室外飼養最佳,在室內養就必須準備較強的UVB聚光燈,環境氣溫應保持在32∼38℃間王者蜥才能正常活動,可以算是最需要高溫的蜥蜴。夜間則需要讓溫度降到25∼28℃比較能夠充分休息。


王者蜥是很有魅力的品種,有16種加上5個亞種共計21種:
(下述品種沒有進口過的就沒有中文名稱)
U. acanthinura 中文:突尼西亞王者蜥
U. acanthinura nigerrimus 中文:摩洛哥王者蜥 (有紅黃兩個色系)
U. acanthinura cf. flavifasciata 中文:橫帶王者蜥
U. aegyptia 中文:埃及王者蜥
U. aegyptia microlepis 中文:敘利亞埃及王者蜥 (有少量進口過)
U. dispar (有進口過但中文名跟摩洛哥王者蜥重疊)
U. dispar maliensis 中文:馬裡王者蜥
U. ornata 中文:華麗王者蜥
U. ornata phibyi (沒進口過)

U. geyri 中文:尼日王者蜥 (2001年被獨立出來--共有紅黃兩個色系)

U. benti 中文:賓士王者蜥 (有另一種山地型彩虹賓士王者蜥)

U. macfadyeni 中文:索馬裡王者蜥

U. ocellata ocellata 中文:孔雀王者蜥

U. hardwickii 中文;印度王者蜥

U. thomasi 中文:湯馬氏王者蜥 (少量進口過)

U. alfredschmidti 中文:黑王者蜥 (少量進口過)

U. princeps (沒有進口過)

U. asmussi (沒有進口過)

U. loricata (沒有進口過)

U. occidentalis (沒有進口過)

U. leptieni (沒有進口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25#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6:25:01 | 只看該作者

鬃獅蜥 Bearded Dragon


  鬃獅蜥(飛蜥科,拉丁學名:Pogona vitticeps)分佈於澳洲中、東部內陸,棲息於乾燥森林及沙漠,半樹棲型,日行性。全長約30∼55厘米,體型粗壯且相當扁平,頭部大呈三角形,外耳孔明顯,頭部後面、頸部背面和喉部有大型棘刺狀鱗片,體側有一列規則排列的圓錐狀的棘刺狀突起。身體背部為黃褐色、黃色或紅褐色,上有兩列深褐色不規則的斑紋。當遭受威脅時,這種蜥蜴會以張開嘴及將帶刺的咽喉膨大作展示動作,故其中文名即由此而來。

  鬃獅蜥在世界各地都是最具知名度的寵物蜥蜴之一,其普及度幾乎和綠鬣蜥一樣。然而在狹小的居家空間中,有的人會覺得綠鬣蜥體型過大,鬃獅蜥不僅體型適中,個性溫和,不像綠鬣蜥那麼難以捉摸,加上容易適應人工的飼養環境,所以鬃獅蜥成為了都市人與初學者最佳的入門寵物。一隻體質強健且適應與人相處的鬃獅蜥進食行為積極,很能接受人類的擁抱及撫摸,抓出來之後往往會攀附在飼主的手上或肩膀上,所以如果常常與它接觸、把玩的話,鬃獅蜥會成為相當溫馴的最佳爬蟲寵物,不過,人工飼養下的鬃獅蜥往往會因為餵食頻繁與營養的過剩,就會出現肥胖的情形,此外,因為是居住在乾燥的草原或沙漠中,所以環境也必須保持在較高溫低濕度的環境。

  鬃獅蜥的食性屬於雜食性,不過比較偏向於肉食性,一些蜥蜴萬能飼料如蟋蟀、麵包蟲、超級麥皮蟲、蚱蜢等等昆蟲它都照單全收,肉食比重在日常攝取量佔了三分之二,當然也會攝取一些蔬菜水果,占日常攝取量的三分之一;幼體餵食的頻度要比較高些,約每天2∼3次,成體兩天喂一次即可,可以餵食兩次蟋蟀之後,第三次餵食蔬菜,也有人在飼養時以肉食為主,但這樣會造成營養攝取的不均衡。

  在底材的選用方面,以爬蟲鈣沙、爬蟲沙或爬蟲沙混合無菌土最佳,木屑或樹皮屑等底材最好不要使用。鬃獅蜥有很強的領域性,所以飼養成蜥的話空間就必須大些,而且一個空間不要養兩隻以上的雄蜥,另外,在群養時體型相互不要相差太懸殊,不然較小的個體可能因為搶食不過優勢個體而產生壓力,最後導致死亡。鬃獅蜥不太會去喝水盆內的水,所以水盆可以不用擺放,但必須每天噴水在飼養箱內以供其飲用。平時須有似沙漠之高溫環境,加溫石選擇可調整超過45℃以上之種類,另選用含高瓦數UVA之聚熱燈,定點之溫度達40℃以上甚至超過45℃亦可。鬃獅蜥為雜食性但較偏肉食的蜥蜴,故其排泄物味道頗重,底部墊材宜選用排水性與吸臭性最佳之核桃木碎屑,如此您的鬃獅蜥食慾與活動力會增加,再配合大量維他命、維他命D3與鈣粉等等,相信鬃獅蜥會活的很健康。鬃獅蜥算是蠻長壽的蜥蜴,如果飼養的好,它們可以活到十年以上。

  許多蜥蜴在幼體時的性別辨認上是相當困難的,鬃獅蜥也是一樣,幼體會在約一年以後達到性成熟;某些雄性的鬃獅蜥成體在繁殖期時下巴會變成黑色的,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個體都是如此,所以最好是看尾巴的根部來辨認比較準確,雄性尾巴較粗大,且根部兩旁各有一塊突起物,而雌性個體的尾巴較細,而且根部的中間只有一塊突起,成體雌雄的辨認難度還算簡單。

  繁殖鬃獅蜥對於稍有飼養兩棲爬蟲基礎的人可說較容易,可同時數對以上混養亦可選擇1只雄鬃獅蜥搭配4∼5只雌鬃獅蜥混養。飼養8個月大後個體即可開始繁殖,首先注意調整日照時間為10小時,溫度為24℃∼27℃;夜間14小時,溫度16℃ 左右即可(因為鬃獅蜥有獨特的體溫控制機制,所以它們能忍受到10℃之低溫),此調整期為鬃獅蜥冬眠條件。12月初至2月中旬左右,亦可於10月中旬至1月中旬,降溫期間盡量減少或不要餵食,繁殖前3∼4星期調整正常日照加溫與食物供給,然後會漸漸出現繁殖前的行為舉止,包括雄鬃獅蜥互相侵略打鬥而雌鬃獅蜥展現交配前之溫柔平順,不久即會開始配對交配。此時對於雌鬃獅蜥的餵食應盡量豐富與營養,直到夏季未懷孕的雌鬃獅蜥是較豐腴。行為較明顯處為鬃獅蜥常挖掘數個洞穴以選擇其中之一為下蛋之處所,建議在籠舍內放置微濕的無菌沙土,供其掘蛋穴,切忌使用硬的基質否則可能導致生產失敗。下蛋時間多約在凌晨1:00∼6:00,此時雌鬃獅蜥幾乎都在洞內直到完全下完蛋,才會出來洞外,可視其腹部瞭解是否已完成下蛋,取蛋時必須特別小心撥開沙土一個一個取出,放入裝滿潮濕蛭石的盒子內,1/3蛋體露出蛭石2/3埋其中,之後就不可再移動蛋了,最後放入溫度調整為29℃之爬蟲專用孵蛋器,進行45∼80天不等之孵化期,視品種不同,例如Pogona barbata約70∼80天,Pogona henrylawsoni約45∼55天,Pogona vitticeps約 55∼75天。幾乎每窩蛋在第一隻鬃獅蜥孵出後,24小時內會全部孵化完成,但亦有少數長達4∼5天的例子,可能會有約15%∼25%的蛋不會孵化,最主要原因為初期取蛋與置蛋的工作疏失。雌鬃獅蜥大約有三年的高生產率,以後即會逐年下降直至衰竭死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登錄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手機版|Archiver|台灣宇雄國際生醫科技教育 ( 統一編號:83590066

GMT+8, 2024-6-17 04:56 , Processed in 0.165176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中西醫學 有聲文教 優質服務

© 2014-1-6 iPet ec愛沛特多媒體網訊製作行銷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