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iPet ec 愛沛特教育雲多媒體---有聲文教出版

 找回密碼
 登錄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ipetec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蜥蜴知識通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74#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6:11:49 | 只看該作者

莫頓巨蜥 Mertens' Water Monitor


  莫頓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mertensi)也稱莫頓水巨蜥,分佈於澳洲北部,棲息於河川或湖沼等水邊區域,泳技高超,性格溫順。全長約1米,鼻孔渾圓,位置較接近吻部,且其開口朝向背部,背部呈暗褐色或黑色,並布有無數個乳白或黃色的細小斑點。下唇具有暗灰色斑紋。腹部呈白色狀,雄性頭側方至頸部間具有顯著的藍紋,雌性在繁殖期間,吻部至頭側方的紅色色澤會逐漸加深。以魚類、青蛙、螃蟹、爬蟲類卵、鳥、哺乳類或陸棲型節足動物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73#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6:09:50 | 只看該作者

薩氏巨蜥 Salvadori's Monitor


  薩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salvadorii)又名鱷魚巨蜥,分佈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南方海岸,棲居於低地森林,尤其是靠水的地方。號稱世界最長的蜥蜴,成年全長約5米。尾部約為軀幹長的2倍,但即使體型較長,體重也無法與科摩多龍相比擬。鼻孔呈橢圓形,位置較接近吻部,鼻面較為圓厚。體色以黑色為主,並布有黃色斑紋,四肢及尾部則具有橫紋。

  本種多住在沼澤地區,幾乎為完全樹棲性的巨蜥,體型雖大但相當會爬樹,以爬蟲、青蛙、鳥類、蛋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性情膽小而容易緊張,但很容易就會變的溫馴。飼養難度頗高,飼養空間必須為立體的延伸環境,並在裡面放置供其棲息攀爬的樹木。在溫度方面,薩氏巨蜥可忍受22℃∼30℃的平均溫度,而加熱點必須維持在35∼45℃左右,因本種的體型會長到很大,所以並不建議新手飼養。卵生,每次產下約12枚卵,孵化期約為176∼205天,孵化溫度約為28℃∼3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72#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6:06:24 | 只看該作者

藍尾巨蜥 Blue-tailed Monitor



  藍尾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doreanus)分佈於新幾內亞島、俾亞克島、新不列顛島,棲息於熱帶雨林。最大體長63厘米,其最大的特徵就是尾巴呈藍色,和紅樹巨蜥、卡氏巨蜥相似,只是藍尾巨蜥的鱗片較小,鱗列數較多,不過紅樹巨蜥及卡氏巨蜥的幼體尾巴也是藍色。當溫度條件適宜時,其淺藍色的尾巴會深邃而鮮明,極具魅力。在幼體期間,頭部會有鮮明的白色或黃色斑,軀幹及體肢等處也有這些明亮的斑點,十分漂亮。其鼻孔呈橢圓形,並位於吻端附近。以蜥蜴、腐屍或鳥龜蛋為食。需要寬敞、溫暖潮濕的居所,飼育方法同紅樹巨蜥,只是當它遇到危險或受到威脅時,並不會像紅樹巨蜥般會逃入水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71#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6:02:41 | 只看該作者

紅樹巨蜥 Mangrove Monitor


  紅樹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indicus)分佈於澳洲北部,哈馬後拉島至新幾內亞島及其周邊島嶼間,所羅門群島、加羅林群島、馬歇爾群島,棲息於紅樹林、海岸邊的草原或雨林等近水區域,也有部分區域的個體生活於離水較遠的區域。體長依分佈區域而互有差異,最大全長超過150厘米,一般在1米以下。鼻孔較接近吻部,體色以暗褐色或黑色為主,並布有黃或白色斑點。舌頭為黑色,腹部顏色較為明亮,但無顯著花紋。以昆蟲、小型哺乳類、鳥類、蜥蜴、烏龜、鱷魚卵、軟體動物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70#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5:52:20 | 只看該作者

卡氏巨蜥 Peach-throated Monitor


  卡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jobiensis)分佈於新幾內亞島及雅平島,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湖泊或河川附近紅樹林、草原或雨林等區域。全長超過120厘米以上,頭部較為細長,頸部及頭側方的鱗片較小及舌頭呈紅色。個體間的體色略有差異,喉部周圍比其他部位顏色來的明亮,呈白、黃或粉紅色。以昆蟲、小型哺乳類、青蛙或淡水魚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69#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5:38:38 | 只看該作者

翡翠巨蜥 Emerald Tree Monitor


  翡翠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prasinus)分佈於新幾內亞島及周邊島嶼,棲息於熱帶雨林區,是一種十分華麗的中型樹棲型巨蜥,通體翠綠,在巨蜥中是十分罕見的。全長90∼100厘米,尾部截面呈圓形,具盤繞物體的能力,長度約與軀幹長相當或更長。具長尾、發達之四肢及趾爪等特徵,有助於適應樹棲生活。吻部細長,圓狀鼻孔位於眼睛至吻部間。

  翡翠巨蜥的個性比較敏感膽小,所以通常都會躲避人類,也很難適應人工環境,飼養時會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適應期,相對的飼養的難度也比較高,沒有飼養巨蜥經驗的人最好不要嘗試。由於是以樹上活動為主,翡翠巨蜥的尾巴相對的也比一般地棲巨蜥長很多,而且可以捲繞樹木枝幹,增加在樹上活動的靈活性,同時體型也比地棲巨蜥修長許多,有助於在茂密的森林中迅速移動獵食。即使人工繁殖已經成功,但是市面上的翡翠巨蜥多半還是野生個體,而且新進個體通常會處於脫水狀態,所以飼養它們的第一法則就是要先補充足夠的水份,先大量噴水供它們飲用,之後再開始餵食。

  飼養環境以直立式箱籠為主,基本上要有4尺寬7尺高2尺深的尺寸比較理想,因為翡翠巨蜥的活動力很強,此外它們也需要較高的濕度,至少要維持在70%,水份必須每天充分供應,這是飼養這種熱帶巨蜥的要訣。箱籠中設置各種樹枝供攀爬棲息。翡翠巨蜥終其一生幾乎都在樹上渡過,所以底材的種類就不是很重要,如果要選擇,落葉會是最適合的底材。另外還要準備供它們棲息的樹洞,不需要太大,這對稍具神經質的翡翠巨蜥來說也很重要。在食性上,翡翠巨蜥是以樹棲性昆蟲為主食,但是一般可以入口的食物如小鳥、老鼠、蜥蜴等也都會捕食,所以在餵食上比較不會有問題,但是要注意的是它們食量較小,餵食應該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另一方面,它們也不耐飢餓,所以最好每日餵食,盡量不能超過兩天以上不餵食。

  雖然翡翠巨蜥的繁殖已經越來越多見,但是基本上繁殖難度是比較高的,主要是雌性比較挑剔,而且必須處於健康狀態,才願意交配。比較好的繁殖方式就是只飼養一對,不多不少。雄性翡翠巨蜥的頭部和尾巴根部都會比較粗壯,不難分辨。交配後約30天,雌性就可以產下2∼6顆蛋。不過孵蛋就是整個繁殖過程中最困難的部份,因為經常會遇到胎死蛋中的情況,可能還有某些盲點需要克服。在30度左右,正常的話約160天可以孵化,孵化期是比較長的。初生幼體就很膽小,所以如果對蟋蟀麵包蟲等活餌不敢接近的話就要用肉類或死餌來引誘進食,等幼體可以獨立進食之後再改為活餌會比較容易,否則幼體有可能10天以上都不進食。幼體大約兩年後就可以成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68#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5:35:06 | 只看該作者

粗脖巨蜥 Rough-necked Monitor


  粗脖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rudicollis)分佈於泰國南部、緬甸、馬來半島、裡歐群島、婆羅洲、蘇門答臘、邦加島。全長可達146厘米,吻部細長,會隨其成長而逐漸渾圓,宛如猛獸的嘴形般。幼體的體色以灰色為主,並具有明顯的暗色帶紋及黃色斑點;日見成長後,體色會轉成暗色系,甚至有部分區域的個體全身均會轉成黑色。頭後方至頸部間的鱗片上均具有大型鱗骨。如一旦察覺到任何異狀,便會立即爬至樹上,藏身於樹洞中。幼體大多潛藏於土中,以手碰觸時,會以假死的形態來因應,在巨蜥屬中,本種自為一獨立亞屬。以地表活動的昆蟲、蜘蛛、蠍子、螃蟹等節肢動物、青蛙或蛙卵為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67#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5:33:38 | 只看該作者

杜氏巨蜥 Dumeril's Monitor


  杜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dumerilii)分佈於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及其周邊島嶼,棲息於紅樹林、濕地或熱帶雨林區,擅於游泳及攀木。全長可達135厘米,鼻孔呈裂目狀,位於眼睛至吻部的中央。頭部方至頸背間的大型鱗片略呈圓狀。剛孵化的幼體頭部呈橘色,外形極為艷麗,但會隨其成長而逐漸變為灰色或暗灰色,軀體上具有4條明顯的亮色橫紋。在水中以螃蟹為食,亦會捕食昆蟲、鳥類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66#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5:30:16 | 只看該作者

尼羅巨蜥 Nile Monitor


  尼羅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niloticus)是非洲大陸體型最大的蜥蜴,分佈於整個非洲大陸,只有西北角少數幾個國家未發現過族群。這是一種半水棲性的巨蜥,水性極佳,常棲息於河岸區域,可以潛水長達一個小時。分叉的長舌頭用來搜集環境中的氣味分子,就是嗅覺器官,而非用來協助進食,這一點與蛇類的舌頭功能完全一致。全長最大可達150厘米,鼻孔渾圓,位於眼睛至吻部間。體色以暗灰或黑色為主,並有橫向的帶狀亮色斑紋。一旦長成後,斑紋會變得較不明顯。

  尼羅巨蜥是成長快速的大型蜥蜴,初生的幼蜥在一年內可長到一米以上,飼養箱必須放置可以供它們浸泡的水盆,食物以蟋蟀、小魚、小鼠、小雞、蛋類等為主。由於尼羅巨蜥較具攻擊性,最好由幼體開始馴養比較可以與主人接近,所以經常的把玩巨蜥就是讓它習慣人類的主要馴化方式。但即使是幼蜥的爪子或牙齒也能造成嚴重的傷害,必須特別小心。

  尼羅巨蜥的性別極難分辨,雄性體型比較大,有時在排泄時會露出生殖器。雌蜥可以產下60顆蛋,十分多產,蛋多半產於土坑中。在標準的孵育溫度下(29∼30℃),大約140∼165天會孵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該用戶從未簽到

390

主題

711

帖子

4405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4405
QQ
65#
 樓主| 發表於 2015-8-5 15:27:04 | 只看該作者

黑喉巨蜥 Black-throated Monitor


  黑喉巨蜥(巨蜥科,拉丁學名:Varanus albigularis ionidesi)主要分佈於坦桑尼亞,棲息於乾燥莽原疏林區,是白喉巨蜥(Varanus albigularis)的一個亞種,因為喉部黝黑而與其它三個亞種區分開來。它們被統稱為非洲巨蜥,基本上,它們的習性是相同的。

  黑喉巨蜥是日行性的地棲蜥蜴,但是具有尖銳的長爪,所以爬樹的本領也十分高強,是比較健壯粗養的蜥蜴,對環境與食物的需求並不挑剔。以肉食為主,可以用老鼠做為主食,肉片、雞鴨、牛蛙、雞蛋、大蝸牛、貓狗飼料等都是良好的食物。UVB不是很必要。維他命鈣粉的補充也可以降到最低量。黑喉巨蜥因為食量很大,如果不控制餵食量,加上狹小飼養空間的運動量不足,會產生一般巨蜥常見的肥胖問題,可能導致大幅縮短它們的壽命。最好能每天定時讓它們出來活動筋骨運動一番。用狗鏈牽到公園溜蜥蜴更理想。但是要注意的是巨蜥都有攻擊性,不論它們有多馴養,所以防護措施永遠都是必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登錄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手機版|Archiver|台灣宇雄國際生醫科技教育 ( 統一編號:83590066

GMT+8, 2024-6-17 05:04 , Processed in 0.149061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中西醫學 有聲文教 優質服務

© 2014-1-6 iPet ec愛沛特多媒體網訊製作行銷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